相信企業里面沒有人故意拖著不出貨或故意搞破壞。每個人都希望快速出貨:業務部要等著拿提成,生產部要等著拿獎金,老板也是急著賺錢。
既然人人都想快,為什么快不起來呢?這是因為企業大量的問題和異常造成了我們沒有辦法做到快速反應、敏捷生產:一會兒是產品大批量返工,一會兒是供應商的物料還沒送到,一會兒是車間里走了不少人,一會兒又是設備壞了……
面對這么多隨時可能出現的異常,有效的辦法就是隨時隨地保持覺知,快速發現問題、立馬解決問題。
覺知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,如果缺乏覺知,問題就會累積,到了最后要解決的時候,我們往往無能為力。所以,覺知問題才是杜絕問題的關鍵。
很多時候,我們看到老板怒眼圓睜、青筋爆裂,員工們卻泰然處之:業務部說訂單早就下了,計劃部說早就安排計劃了,生產部說天天到倉庫領不到料,倉庫說采購沒回來,采購說一天催供應商N次。大家都說不是自己的責任,老板又不知道他們哪句是真哪句是假,最后只能無言。所以,不去覺知問題,就肯定出現問題。
很多企業不能做到敏捷生產、快速反應,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自己的遲鈍所造成的,而不是客戶的原因,遲鈍又是因為不知情所致。所以,我們有必要給訂單裝上“GPS”。例如訂單下達之后,今天走到哪一步、明天走到哪一步,要一步一步地搜索,就像衛星定位搜索一樣,一下就能搜索到這個訂單在哪里、材料在哪里,一發現有問題,我們就能提前解決。
敏捷生產的“GPS”由以下三個部件構成:
第一個是日計劃。如果正常產能一天1000件,結果有天只做了300件。我們可以從這個問題著手,查清楚問題的所在。順藤摸瓜嚴查下去,就會發現某個工序卡住了。其實這個問題并不是在推行日計劃后才會發現的,企業的人早應知道。瓶頸卡的不是一個地方,前面堵,后面就停,這是必然的。面對巨大的產能損失,管理者下定決心,瓶頸就能解決的,總產量就會迅速提升上來。
所以,日計劃為什么有用?因為日計劃能發現異常,能把異常量化地反映出來。
有了日計劃,我們就能通過與每天正常產能的比較,發現哪些地方慢了、堵了、問題有多嚴重。沒有日計劃,我們就不知道生產節奏的快慢,就誤以為一切正常。日計劃就等于每天拿放大鏡照一照,看我們的生產有沒有問題。發現問題后順藤摸瓜,特別是找到前道工序的問題,這就等于是給企業安了一個望遠鏡。
此外,日計劃要下達到班組、機臺和個人。也就是說,日計劃在時間單位上要以天為單位做管理,在空間單位上要以人為單位做管理。
第二個是日備料。
日備料和日計劃是對應的,日計劃針對的是生管,日備料針對的是物料,即每天對物料進行管控。日備料不僅是備物料,它包括該準備的一切生產資料,如設備、圖紙、人員、資料等。
備料是為生產做準備的。沒有備料,生產過程中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,浪費了時間,也降低了效率。
大備料:訂單接到以后,在進行訂單評審時就要開始備料,訂單評審后形成交期分解,確定各部門的時間節點以及主計劃,再進行物料的全面排查。
中備料:也就是周備料、周排查。每周的計劃形成后,就馬上排查所有的物料,然后根據實際狀況做出調整,調整后再安排計劃,這樣的計劃才是可執行的計劃。
小備料:中備料、中排查后,還要做小備料、小排查,包括日滾動排查、三天滾動排查或者五天滾動排查。滾動排查的天數可以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來定,但滾動排查的思想非常重要。
我們如果能夠做到大備料、中備料(周備料)、小備料(日滾動排查),物料就不可能有異常,我們就能在生產上快速反應了。
第三個是日協調。有些問題是日計劃、日備料都查不出來的,那就面對面地問,當面對單。例如裝配車間、組裝車間每個星期跟業務部對一次單,對完后要簽字。如果不與業務部對單,很難隨時掌握客戶的情況和變化,更難追究業務部門的責任。
對單還包括車間跟車間對、工序跟工序對、物控跟采購對和采購跟供應商對。
訂單跟蹤最簡單的動作是對單、設置看板、控制交接單及日報表和召開協調會。日協調動作如果沒有這些東西相配套,往往是蒙人的,大家都在講假話,我們就無法覺知到真實狀況。
日計劃、日備料、日協調都是對生產狀況的覺知,它們是生產管理組合拳的前三個單元。企業首先要將這三個動作做起來,才能知道訂單卡在哪里,才能馬上對問題進行處理,最終才能順利而快速地出貨。
總之,覺知問題比解決問題重要,這是做到快速反應的關鍵。
| ||